焦点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工科】展览+答辩!“升级版”新工科作品展让成电学子玩嗨了!
文:王晓刚 刘瑶 学生记者团 董云鹏 图:逆光摄影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3-10-24 11881

智能导盲头盔、雷达安检装置、边缘检测滤波、机场行李箱助手、智能捡球机器人……10月20日,一年一度的“新工科教育学生学习作品展”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举行,来自18个参展学院推选出来的116件作品进行了精彩展示,其中包括78个课程学习作品(新生项目课程、挑战性学习课程、精品项目式课程、高峰体验课程、高水平“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项目课程)和38个课外创新实践作品。

银杏大道.jpg

001.jpg

当天中午,全部由本科生完成的新工科“课程学习作品”和“课外创新实践作品”,绕着圆形的时间广场排列布置,并延伸到了银杏大道两边,将“新工科”的浓郁氛围瞬间拉满。

03.JPG 

6c0f780f785aa9cf176e4bd8977ba381.png

3e5bdc654c1c06d40abc53d0c1ecfdc6.png

 _DSC6655.JPG

图片1.png 

校长曾勇、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教务处和各学院负责人以及专家、任课教师、各年级学生等参观展览。

本届展览由教务处主办、自动化工程学院承办。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展览规模更大、类别更多,吸引了更多成电学子参观交流。而且,今年活动新增了答辩评选优秀作品环节,专家教授不仅在现场参观时“刁难”学生,而且在答辩中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烧脑”提问。

作品“接地气”:奇思妙想,有趣好玩!

“拐弯抹角的地方藏着一个人,怎么才能‘看见’他?”由信通学院本科生王显博、卫宇飞、何杰松、刘宇明完成的“NLOS目标雷达探测技术”,基于电磁波在建筑墙角的衍射传播以及建筑墙面的反射传播特性,实现了对“非直视目标”的有效探测和成像。

由电子学院本科生赵庆极、孙浩楠、杨浩乾、刘时雨、龙维汉完成的“各向异性磁阻传感芯片及微型定位系统”,通过自行设计的各向异性磁阻传感芯片和定位系统,实现对磁体相对位移的高精度测量,测量精度达到0.1m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达到了“明察秋毫”的目标。

由自动化工程学院本科生王艺攀、徐艺辉完成的“数字三维示波器”,可以对采集的大量波形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通过颜色灰度展现波形的出现概率,最终实现波形在时间、幅度、概率三个维度的显示,更容易发现被测信号中的异常信息。

在“课程学习作品”展区,同学们把课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制造出了好玩又实用的“5G共口径基站天线”“‘锌’能源电池”“光影日晷”“防占座门禁台灯”“智能导盲杖”等作品,让参观的同学兴趣盎然、啧啧称奇。 

图片2.png

01 (23).JPG

01 (22).JPG

01 (27).jpg

在“课外创新实践作品”展区,曾在赛场“惊艳一跳”并荣获第22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的“明星”机器人,再次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等全国性赛事中摘金夺银的优秀作品也纷纷亮相,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与传承同在。”外国语学院的两个展台,分别播放着同学们制作的郫县豆瓣和茶艺品鉴的宣传视频,用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川菜和茶馆文化的独特魅力。软件学院的《寻迹·本草》项目,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中草药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吸引了大学生驻足观看,也引来了一群中小学生前来围观。

 在生命学院的展台上,一款“智能睡眠枕”把“科技狠活”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能在睡梦中窒息,这个枕头可以监测并避免这种情况!”生命学院巨家琳同学表示,“如果两个周期之后患者仍未恢复正常呼吸,它就会报警把患者叫醒!”

专家“难对付”:提问“烧脑”,点拨到位!

“这个作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涉及的知识和你所学的哪些课程相关?”“你觉得这个作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展览现场,曾勇校长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并十分关心地询问同学们是否真正地做到了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由英才实验学院段宇乐、王瑞、周一鸣、郭藏杨、王欣嘉、刘洋共同完成的“智能导盲头盔”,是一款集室内外导航、避障、文字识别和语音播报功能的智能设备,不仅可以使盲人获得安全出行的可能,还可以使盲人主动获得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大大扩展了其独自出行的范围,是一项富有爱心的助盲发明。

在“智能导盲头盔”展台前,曾勇校长询问主创团队成员作品设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并进行体验。他对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回报社会的想法表示赞同和鼓励,并建议同学们既要追求产品的实用性,也要兼顾设计的美观性。

 01 (14).JPG

01 (19).JPG

01 (7).JPG

01 (17).JPG

01 (4).JPG

01 (20).JPG

01 (2).JPG

参观过程中,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专家、任课教师、学生等,从各种角度向展品的“讲解员”提问。今年学校还邀请了四位校外专家(包括2位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教授和2位来自华为公司的专家)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

dd9aa9295106b8bcdb020993b2572931.jpg

28d0e363aab4c9bde6d75e47b571c914.jpg

在室外举行新工科作品展的同时,学校还在图书馆百学堂和光影厅举行新工科课程优秀作品评选,共有34个优秀作品参加答辩,接受各位专家的“质询”和“检阅”。

在将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的过程中,为何需要整流与滤波?”“这些知识是在后面的哪些课程中学到了?”“除了你所讲的选用更好性能的器件之外,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通过优化系统设计提高产品性能?”“与现在市场上已有的产品相比,你的作品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在答辩环节,各位专家或针对基本概念,或针对关键技术,或针对优化方案,或针对产业转化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对产品的不足和下一步迭代方案进行了建议和指导,让答辩的学生直呼“不好接招”的同时感到“茅塞顿开”。

学生有收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为学生的课程作品办展览,是电子科技大学促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探索。正所谓“一子落,全盘活”“牵一发,动全身”,新工科作品展极大地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让“唤起好奇、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到了实处。

“参加新工科课程的挑战性学习,让我们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自动化工程学院本科生陈启航同学表示,自己参加的是学院的新工科项目式课程“机器人创意设计与应用实践”,从大二的“系统设计与仿真”到大四的“应用实践与创新”,逐级挑战、不断突破,收获满满。

陈启航表示,在与谭轩同学一起完成“面向复杂结构成型的五轴3D打印机器人系统”的过程中,自己对“团队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只有在全阶段全过程开展通力合作,才能最终在三个维度突破传统平面分层增材制造工艺限制,制作出受到3D打印科研工作者、行业人员及爱好者广泛好评的作品。

在展览和答辩中,同学们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得到了进一步锻炼。集成电路学院王誉珩表示:“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小组的协作更加紧密,对作品的原理和亮点也理解得更深、提炼得更好了。答辩过程中,专家评委们的指导,对我们下一步优化作品提供了重要帮助。”

对于参观展览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精彩的展览让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格拉斯哥学院2023级本科生屈涛表示,“看了学长学姐们的作品,让我对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充满期待,也更加坚定了我在电子信息领域深耕的决心。”

01 (12).JPG

教务处负责人表示,新工科教育学生学习作品展是学校持续深入推进高水平新工科教育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学校将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新工科作品展迭代升级,使新工科教育文化和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文化更加浓厚,让新工科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了广大师生心中。


QQ截图20231023172042.jpg

扫描二维码,观看更多精彩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