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走进成电 招生信息 学科专业 就业深造 联系我们
记2015—2016年度“成电杰出学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克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3-23 00:00:00

莫 问 收 获 , 但 问 耕 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克春很喜欢用文天祥的这一经典诗句来诠释他的奋斗动力和目标。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如果能在这短暂的人生时光里竭尽全力地做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成就,拓展人生的长度,则此生无憾。

和很多同学一样,文克春刚来到大学的时候,除了感到新奇外,也感到迷茫。看到寝室走廊上优秀学长学姐的海报,他羡慕不已。在那时他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对待大学四年,好好对待自己的人生。为了能帮助同学和自己走出大学迷茫期,他竞选了班长。为了不负众望,深夜睡觉前他经常构思能把班级建设好的方案;为了与同学拉近距离,他坚持每晚查寝;为了促进班级团结,他提出了自行车丢车保障制度……他觉得自己很幸运,班上的同学都很踏实好学,每次上课差不多都坐前三排,而经过全班的努力他们班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文克春非常高兴,同时,繁忙的班级事务也让他忘却了迷茫。

对成绩的思考

不过,后来因为课程成绩不尽如人意,他主动辞去了班长的职务。从他看到微积分成绩64分的那晚起,他开始失眠了。他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开始变得浮躁,甚至开班会上台讲话的底气都没有。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内心里一种强烈的排斥感,感觉到自己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目标越来越远。他开始意识到了大学里成绩的重要性,“学习是大学里做好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石,优异的学习成绩才能让自己沉淀下来,不浮躁”,这是文克春总结的心得。之后,为了让自己上课能认真听讲,每次上课他都坐第一排靠门的那个位置——方便看老师PPT的同时,也督促自己上课不看手机,认真做好笔记。从那时开始,他在相同的位置坚持坐了三年,成绩也从大一上的专业第十名上升到了大二的第三名,直到大三的专业第一名,后两年的课程成绩基本上都保持在90分以上。同时,为了提升英语能力,大二没有早自习的时候他也带着室友在教学楼旁边的树林里坚持晨读英语。好的成绩也让他渐渐有信心去踏实地做好课程学习以外的事情。他说:“不管是创业,做学生会,还是科研,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学生,本质还是学习,不要求很好,但也不能太差。”

渐入佳境的大学生活

辞去班长后,没有从前那么多事可做,文克春陷入了无所事事的迷茫。为了找事做,也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他去参加了学校的很多勤工助学项目——校团委创新创业中心助理、校学风督导队、还有校公寓管理委员会生活部等等。同时,在室友的带领下在成都“我来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兼职实习一年。在这期间他从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历练了自己的同时也缓解了父母的压力。

在担任创新创业中心助理期间,他接触了很多有关于科技创新的竞赛和活动,为他后来参加“挑战杯”和首届四川省“生命之星”大学生科技邀请赛并获得不错的成绩奠定了基础。他还热衷志愿服务,在2013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营里做志愿者,负责管理来自雅安地震灾区和云南的40名高中生在成电暑期的生活和学习,他以成电人的热诚和责任感,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了完美的成电体验,最终他被选为全体志愿者代表在闭幕式上发言。他还作为四川省珍稀动物基因保护项目志愿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珍稀动物的保护提供协助。文克春认为,真正的快乐来源于无私的奉献。

文克春认为还有一件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三位非常好的室友,他的室友成绩都在前十名,而且都作为今年校队IGEM实验队骨干成员(其中一位队长)赴MIT并夺得了世界金牌。文克春寝室几乎每次卫生检查都是99分及以上,经常连续获得特等奖。他们基本没买过桶、垃圾袋、洗衣液和衣架等等,因为这些必需品都已被作为奖励发放给了寝室。

寻找挑战,接触科研

大一快要结束的时候,文克春觉得自己应该找一些更具有挑战性并且可以长久坚持下去的事来做了。他想到学校还有一类人他没有具体接触过——大学教授,于是他想去看看这些教授在研究什么。由于生命学院实验室在沙河校区,不方便经常到实验室学习,于是他来到了能源学院,他认为生物和能源在21世纪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两者联系也比较紧密。在同学的介绍下他找到了刚回国不久的何伟东教授——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学者。文克春还记得当时第一次见何老师时,何老师微笑着问了他三个问题——

“你的成绩怎么样啊?”

“不是太好……”

“英语怎么样?”

“还行”

“数学呢?”

想到64分的微积分,他默默地摇了摇头,此时此刻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但是,何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拒绝他,而是给了他鼓励。当时,虽然何老师不相信一个本科生可以做好学术,但是他认为一个有志于学术的本科生是有必要提前接触科研的,因为一般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在40岁以前就做出了杰出成就。

由于刚回国到校工作,何老师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张办公桌椅,一具沙发和午休床。于是文克春协助导师一边买实验器材和桌椅来改造和装修教研室,一边看文献学习。刚开始看文献的时候,密密麻麻的英文术语让他无所适从,他好几个周才能看完一篇文献,但是他坚持了下来。随着文献阅读量的增多,他的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收获也越来越多。在读文献的同时,他也不停地阅读该专业的基础书籍,运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从上到下地把自己的基础知识系统地补了起来。

潜心两年,终有收获

科研最需要的还是兴趣,但只有亲自花时间去做去了解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关于这一点,文克春总结为:“兴趣和时间成正比,你花在上面的时间越多,兴趣就越大。”他没课就往教研室跑,包括周末和寒暑假,而且每晚11点过等到保安大叔来催促才离开。“但是我是一个不太会计划的人,我不喜欢安排某刻某点我该做什么,那样的人生太刻板,下一秒的不确定性才是人生的奇妙可爱之处。”他往往用别人认为该学习的时间跑出去打球,用周末寒暑假该休息的时间学习。他反感在有规定某个时间段必须去做一件事,而喜欢自愿花时间去做,这样让他觉得内心更自由乐意,效率也更高。

除了时间外,探索科研问题还要敢坐长期的冷板凳。探索过程中没有进展,往往还会带来挫败感。他在探索应变与氧负离子在电解质中传输的定量关系时花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才有突破,没有进展时他坚持阅读文献、找方法,和导师讨论。当美国布努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James H. Dickerson教授和英国剑桥大学的Kelvin H.L. Zhang助理教授来访问时也不忘向他们请教,直到最后问题得到解决。此外,他将自己阅读文献后的想法编辑成了一篇review,现已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于国际顶级SCI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2015年影响因子达7.44。经过三年的科研感悟,文克春说他找到了实现“留取丹心照汗青”理想的着力点,那就是做一名具有理想主义和实干精神的科学家,用“丹心”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经不住流年似水,逃不过此间少年。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回望过去点滴,文克春是满满的收获,也是满满的感激。他非常感激优秀的室友和同窗们让他在成电有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博学的何教授带给他学术启蒙,生命学院的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培养和照顾帮他释怀了很多人生困惑,父母的鼓励是他不断前行的力量。文克春说,无论何时何地,他将铭记自己是一个成电人,铭记成电“大气大为,求实求真”的精神,“做到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 蜀ICP备 05006379 号     I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280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