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作为唯一或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两项奖励,杨建宇教授团队的“XXX技术与系统”和罗光春教授团队的“XXX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杨建宇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多个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发明了一种探测目标的新方法,构建了一种雷达成像的新体制。这是我校继2014年在这一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后,取得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奖。杨建宇教授认为,“从机理、理论到方法、技术,再到系统、验证、应用,只有通过理论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合作,包括与应用单位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团队成员黄钰林教授说:“系统类学科研究涉及学科门类广,技术难点呈现多样化、系统化等特点,团队埋头一干就是十几年。”在杨建宇教授、杨晓波教授、孔令讲教授等团队成员看来,“要以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从事科学研究。从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出发,回归问题原点的独立思考,是科技创新的本源。敢啃硬骨头,敢为人先,坚持不懈,才能够产生一流的研究成果。”
当前,大数据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如何精准高效、全面及时、安全可靠地有效处理和利用爆炸性增长的数据,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罗光春教授带领团队历经近十年持续攻关,在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支持下,率先开展了新一代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高速计算模式、资源组织方式、主动防御机制等多项核心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数据处理技术体系,并已在公安、交通、医疗等多个重点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对保障国家安全、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奖项基于原始创新,是我校计算机和软件学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罗光春教授表示,此次获奖是团队及合作伙伴多年持续努力的结果。“我们一面抓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一面结合行业产业实际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事新型网络技术,到2005年左右专注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同时还较早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规划和积累。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打通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形成完整技术和能力体系。相信能够在未来做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据了解,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评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根据2017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继续拓宽专家和学术组织推荐渠道,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三大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全国共有113所高等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57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16项的72.7%。其中,有64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14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52.8%。